查看完整版本: 艾滋的感染风险大吗

5222103088 2023-12-3 19:44

艾滋的感染风险大吗

今天一时上头去pc了,做的时候是带套的,但是口的时候没有。本人嘴还舔了女性生殖器,求助,我这个感染概率大吗,要怎么处理

yangzijiang 2023-12-5 16:00

嘴舔生殖器,只要没有口腔没有伤口、溃疡和牙龈出血,就没有问题!

Ledmon857 2023-12-12 19:30

没有啥问题,但最好下次别添了,之前有个老哥去舔脚,结果嘴巴真菌感染了

会飞的鱼雷 2023-12-18 10:44

这个问题估计多数人都不可能有经验,但个人认为,艾滋归根结底还是血液传播,无论男女,还是男男,传播肯定是体内的体液和体外的病毒接触了,突破了人体与外界的隔离,鉴于你口小姐的下面,她如果带病毒,那体液分泌物里有病毒是毫无疑问的,不管病毒数量多少,概率多低,你只能指望你嘴里的环境让病毒无突破口,想想有没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之类的毛病,嘴里有没有伤口;不出意外你这段时间大概率会患上恐艾症,就是脑子里老以为自己得了艾滋病,要么快去医院做个筛查,要么就放弃治疗,等自己度过这个恐慌阶段

7437040 2023-12-18 20:48

当年大学时我可是参加过艾滋病知识竞赛的人,就你的情况来看几乎不可能。除非你的口腔有大面积破损

wyanyan 2023-12-19 17:40

一般来说没有破损的情况下一两次没问题,不至于感染,但用口是高危的行为,尽量不要做了。

go01aaa 2024-1-3 11:21

女传男通过正常性交传染的机率不大的,百分之零点几的机率

tx520426 2024-1-16 15:32

艾滋病通过性交感染的几率很大。艾滋病性传播的机率很高,因为艾滋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就是性交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如果性伴侣有艾滋病,在性生活时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很容易使对方传染艾滋病。艾滋病的病毒存在人体的血液、精液以及脑脊液中,

宇量 2025-1-14 23:42

《艾滋病感染风险究竟有多大?》

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但艾滋病的感染风险大小因多种因素而异。

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在性接触传播方面,这是目前全球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如果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感染风险相对较高。例如,在男男性行为中,尤其是不使用安全套的肛交行为,感染风险是比较大的。因为直肠黏膜较薄且脆弱,在性行为过程中容易破损,艾滋病病毒就更容易侵入人体。而在异性性行为中,无保护阴道交的感染风险也不容忽视。一般来说,女性被感染的风险可能略高于男性,这是由于在性行为过程中女性阴道黏膜的接触面积较大,且精液中病毒载量通常较高。不过,如果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感染风险能够大幅降低。安全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止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因为它能够避免双方体液的直接接触。

血液传播也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当吸毒者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时,病毒会直接通过血液进入体内,这种情况下感染的风险极高。在医疗环境中,如果医疗器械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被艾滋病病毒污染后用于侵入性操作,如输血、注射、拔牙等,也会导致感染。不过,正规的医疗机构有严格的消毒和检测程序,这种因医疗操作导致艾滋病传播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另外,纹身、穿孔等行为,如果使用的器械未经严格消毒,沾染了艾滋病病毒,也会有感染风险。

母婴传播主要是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和哺乳过程中,将病毒传给婴儿。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母婴传播的概率可能在15% - 45%左右。不过,现在通过一系列的母婴阻断措施,如母亲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婴儿出生后的预防性治疗等,可以将母婴传播的风险降低到很低的水平,一般可以控制在2%以下。

除了这三种主要传播途径外,艾滋病不会通过空气、水、食物、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马桶、共用餐具等)传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常交往几乎没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总体而言,只要避免高危行为,艾滋病的感染风险是可以控制在很低水平的。对于有高危行为风险的人群,如性工作者、静脉吸毒者等,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和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加强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有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艾滋病感染风险。

anykhp 2025-3-6 14:26

首先,你这种行为确实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但具体感染概率很难确切评估,这取决于对方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以及疾病的传染期等多种因素。

如果对方患有性病,比如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疱疹等,口交时没有戴套,通过接触对方的分泌物等是有可能被传染的。尤其是当你口腔内有破损、溃疡、牙龈出血等情况时,感染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对于目前的情况,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清洁身体:尽快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口腔、生殖器等接触部位,有助于减少可能残留的病原体。

• 观察症状: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要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在接下来的2-10天内,注意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有分泌物等症状,这可能与淋病等感染有关;在1-3周内,留意生殖器、肛门周围等部位是否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溃疡等,警惕疱疹、尖锐湿疣等;在2-4周左右,注意是否有发热、咽痛、盗汗、腹泻、皮疹等症状,这可能与艾滋病的急性期症状有关;在2-8周内,关注是否有硬下疳(生殖器等部位无痛性溃疡)等梅毒的早期表现。

• 及时检测:可以在不同时间节点进行相关检查。一般来说,在高危行为后2-4周可以进行艾滋病、梅毒的初步筛查,比如艾滋病的抗原抗体检测、梅毒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等;如果担心淋病、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在1周左右就可以进行相关的核酸检测等。如果第一次检测结果为阴性,建议在3个月时再进行一次复查,以排除艾滋病、梅毒等感染的可能。

如果在观察期间出现任何异常症状或有进一步的担忧,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皮肤性病科等科室咨询专业医生

风逐落日 2025-3-29 17:34

艾滋病的感染风险取决于具体的暴露途径和防护措施。以下是不同情境下的风险评估及预防建议:

---

### **一、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及风险等级**
1. **高危行为(风险显著)**  
   - **无保护性行为**  
     - **肛交(接受方)**:风险最高(约1%-3%单次暴露),黏膜易破损导致病毒进入。  
     - **阴道性交(女性)**:单次风险约0.1%-0.2%。  
     - **口交**:风险极低,但口腔溃疡或出血时可能感染。  
   - **共用针具**:注射吸毒或医疗操作中重复使用未消毒针头,风险约0.67%(单次)。  
   - **母婴传播**:未干预时风险15%-45%,通过抗病毒治疗可降至<1%。

2. **中低风险行为**  
   - **深吻(口腔严重出血时)**:理论风险,但实际案例极少。  
   - **职业暴露(如医护人员被污染针头扎伤)**:风险约0.23%(未及时阻断)。

3. **无风险行为**  
   - 拥抱、握手、共用餐具、蚊虫叮咬、游泳池等日常接触。

---

### **二、降低感染风险的核心措施**
1. **性行为防护**  
   - **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80%-95%的HIV传播风险。  
   - **暴露前预防(PrEP)**:高风险人群每日服用抗病毒药物(如Truvada),有效性>90%。  

2. **阻断与治疗**  
   - **暴露后阻断(PEP)**: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服药,28天疗程可降低80%以上感染风险。  
   - **抗病毒治疗(U=U)**:感染者规律服药使病毒载量持续检测不到时,性传播风险为0。

3. **其他防护**  
   - **避免共用针具**: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参与针具交换项目。  
   - **正规医疗操作**:确保输血、拔牙、纹身等使用消毒器械。

---

### **三、感染概率的客观数据**
- **全球感染率**:约0.7%成年人感染(2023年数据),但非洲部分地区高达20%。  
- **我国现状**:总体低流行(约0.06%),但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等群体感染率较高。  

---

### **四、关键误区澄清**
1. **“一次高危行为必感染”**:即使无保护肛交,单次感染概率仅1%-3%,多次暴露风险累积升高。  
2. **“感染HIV等于艾滋病”**:早期治疗可长期控制病毒,感染者寿命接近常人。  
3. **“自测试纸不准”**:正规品牌试纸准确率>99%,但需在窗口期(3-12周)后检测。

---

### **五、建议行动**
1. **风险评估**:若有过高危行为,2-6周后检测HIV抗体/核酸。  
2. **定期筛查**:性活跃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多性伴或男男性行为者每3-6个月检测。  
3. **消除歧视**:日常接触不会传播,无需恐惧感染者。

---

**总结**:艾滋病的感染风险与行为方式直接相关。**正确防护(如安全套、PrEP)可将风险降至接近零**,而过度的恐慌或侥幸心理均不可取。科学防护+定期检测是应对艾滋病最有效的方式。

wings11257 2025-4-15 03:12

回复 1楼 的帖子

虽然概率远没有那么大了,但这个能注意还是注意吧,而且最近听说还有研发治疗艾滋的特效药,但面对这方面还是要谨慎为主,很容易感染就是说

xia3068 2025-4-16 01:09

艾滋病的感染风险取决于具体的暴露方式和行为。以下是不同情况下的风险评估及预防建议:
 

一、高风险行为(感染概率较高)

无保护性行为

风险:与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尤其是男男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单次无保护阴道性交感染概率约为0.08%~0.15%,肛交风险更高(约0.5%~3%)。

预防: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降低90%以上风险。

共用针具或注射设备

风险:共用针头注射毒品的感染风险极高(约1/150次接触)。

预防:避免共用针具,使用正规医疗机构的一次性注射器。

输入污染血液或血制品

风险:输入未经检测的HIV阳性血液感染概率接近100%。

预防:确保医疗操作使用正规渠道的血液和器械。

职业暴露(如医护人员)

风险:针刺伤等职业暴露感染概率约0.3%。

预防:立即清洗伤口并咨询医生,必要时进行暴露后预防(PEP)。
 

二、低风险行为(感染概率极低)

日常接触

如拥抱、共用餐具、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等,不会传播HIV。

原因:HIV无法通过唾液、汗液或完整皮肤传播。

已规范治疗的感染者

接受抗病毒治疗且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的感染者,性传播风险极低(接近零)。
 

三、暴露后预防(PEP)

若发生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职业暴露):

72小时内启动抗病毒治疗(PEP),连续服用28天,可大幅降低感染风险(成功率约80%以上)。

尽快联系当地疾控中心或传染病医院。
 

四、如何降低风险?

坚持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高危性伴侣数量。

避免共用针具:不使用非法注射器和毒品。

定期检测:高危人群建议每3~6个月检测HIV。

母婴阻断:感染HIV的孕妇通过抗病毒治疗,可将母婴传播率从20%~45%降至2%以下。
 

总结

高风险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感染概率较高,需严格防范。

日常接触无需担心传播。

暴露后及时干预是关键,72小时内用药可有效降低风险。

qfe2025 2025-4-16 18:57

这个病到底有没有治疗的办法 现在都2025年了 难道整个世界的医学医药一点发展都没有吗

Q12 2025-4-16 19:02

回复 1楼 的帖子

只要戴套基本为0,我现在很怕hpv,这玩意男的检测不出来,又说可能导致癌症

欲望的达芬奇 2025-4-26 23:52

- **无保护肛交(接受方)**:风险约 **1%-3%**(若对方处于急性感染期或晚期,病毒载量高,风险可达5%-30%)。  
   - **无保护阴道性交(女性接受方)**:风险约 **0.1%-0.2%**,男性接受方风险更低(约0.03%-0.1%)。  
   - **口交**:风险极低(除非口腔有严重伤口),但理论上可能传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艾滋的感染风险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