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其他作者] 【江湖梦缘】第23章 幻妙修心路

本主题由 System 于 2025-3-31 05:00 解除限时高亮
0
感谢发文!虽然时隔三周,间隙较长,但文章质量很高,不负读者等待。
目前野狐岭的剧情可谓玄之又玄,解读表面故事的同时还要解析其隐喻内容,难度很大,在下试着谈谈。
1、林朝英隐居古墓前,玉灵阵匙已经遗失,而画像上却有阵匙。即便是林朝英告诉其古墓一派弟子玉灵阵匙的存在,弟子也应无法直接画出阵匙的样子。因此这幅画最大概率是林朝英自画,只有她自己才能仔细观摩玉灵阵匙,而留下这幅可能也是为了留一个机缘给古墓弟子或后世传人。(个人没怎么看过神雕原著,这段猜测居多)
2、玉灵阵匙上似有个“黄”字。确实不知道这个字有什么寓意,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细节或者剧情推进才能揭秘。
3、卓玄青反复强调要夺回阵匙,一来是为了小龙女的阵道传承,二来是为了自己泄愤。虽然后一个理由仍旧说明卓玄青此刻没法做到心平气和、超脱于物外,但卓玄青所言“师娘此行千难万险,除却心志坚韧,亦要有天道机缘”应是有理。
小龙女的性格太过于“不争”,因此凡事都以卓玄青优先,不忍其受伤,而少顾自身利益。卓玄青则过于“争”,性格较为强势。两人性格互补,这一行才既能磨炼卓玄青的性子,也能让小龙女感悟天道。
4、这章提到了一个关键点,林朝英是“梦中遗匙”!
以林朝英的绝顶武功,旁人要主动抢夺阵匙是相当困难,即便用计夺取阵匙,林朝英也当知道是何人。唯有奇怪的“梦中遗匙”,让林朝英想找都不知道如何去找。
这里个人有个猜想,是否玉灵阵匙本身就能生成幻境,或者说想要激发玉灵阵匙的功效,或者说想要真正运用玉灵阵匙,就必须通过玉灵阵匙的考验?
玉灵阵匙生成幻境,也即幻梦,考验林朝英,可能这个幻梦就是林朝英对王重阳的执念。结果林朝英没能通过考验,玉灵阵匙于是“不翼而飞”。
可能林朝英也觉察到了这一点,她发现玉灵阵匙有灵性,才说“玉灵阵匙会在重要的时刻重新出
现”。
这再次出现、而再被古墓传人夺回之时,是否就证明这个传人通过了玉灵阵匙的考验,这个传人有能力、有心性借助玉灵阵匙的威力完成阵道的传承,光大古墓派阵道。
而这个人,看来就是小龙女了。
5、小龙女觉得离去的人似乎都有所安排,是否就是在点“梦缘”的主题。
“梦缘”的主题,我感觉有“轮回”、有“报应”。
孙婆婆生前有愿,死后便解救了在阵中要被司徒衰侮辱的小龙女。
祖师生前有找回玉灵阵匙的遗愿,小龙女便在此地再见玉灵阵匙,玉灵阵匙也在引导她开启一段故事。
杨过生前推演小龙女的生机,引导她去金刚宗,小龙女这一行所经历的,似就有杨过自己别样的安排。
这是前后呼应的故事发展,不到后面真正揭晓谜底,所有人都不能完全了解其全貌。
6、小龙女取出阵石布在两个书生四周,应是保护两个书生。若有野兽等危险靠近,阵石可能就通过爆裂的方式保护两个书生。
可见小龙女心地之善良、心思之细腻。
7、刺猬的出现是在这一段路上,红狐劝惑卓玄青的第一次尝试。
首先刺猬舒展开尖刺,口吐人言,先是展示出一副不具攻击性的状态,降低卓玄青的警惕性。
卓玄青在上了红狐一次当后,此时已经明确知道刺猬是红狐制造的幻象,因此一直提防。
刺猬所言,个人认为,并非虚言。或者说,绝大部分不是虚言。
卓玄青看到的诸多头骨是真实的,其中不乏武功高强者的头骨,说明这条修心路并不是武功高就能闯过去的。同时,许多人经过这个野狐岭,发现了红狐的踪迹,却都死在这条修心路上了。
所谓献祭给山神,魂魄被吸走,人变为藤蔓。这个说法应为虚幻,但有所喻指,可能是指没有通过修心路的人,魂魄会被玉灵阵匙收走,人变为枯骨。
在被刺猬攻心之后,卓玄青想到自己重伤未愈,师娘神魂受损,便打起了退堂鼓。
发现自己计谋得逞的刺猬一边劝卓玄青离去保命要紧,一边摸出甜枣品尝。
“甜枣”的意象在上一章分析解读过,这是一种能让人满足的虚妄。卓玄青意志不坚决定退走,其实就是尝了“保命安身”的甜枣,不再向前争玉灵阵匙。
不过好在小龙女一直在卓玄青的身侧。小龙女没有半分动摇,卓玄青便知这一切都是红狐的谋划,决心继续向前,不做俎上鱼肉。
见自己的谋划暴露,刺猬吐出枣核,缩成尖刺要攻击卓玄青。
“吐出枣核”,隐喻吐出真相,或是真相显露。这里便代表着红狐忽悠卓玄青退去计谋败露。
然而一计不成又来一计,即便卓玄青知道刺猬是幻象,但对方突然其来的攻击也让他下意识挥剑还击。
幸好小龙女心静,让卓玄青去除杂念,这才让刺猬的第二计没能得逞。
从这里我们便能看出,只有做到真正的心静,不为外物所扰,才能真正破除幻境,真正抵御住诱惑。
像卓玄青般事前如何如何警戒自己不要上了幻象的当,真遇到突然事件时依旧无法保持心静,那依旧会着了道。
不过这也怪不得卓玄青。
世上如卓玄青能时时告诫自己的人都不多,能做到像小龙女般真正心静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如小龙女所赞,卓玄青已经能先靠自己堪破刺猬的攻心劝退之计,已较之前面对小龙女幻象的诱惑时有了进步,后面继续修心便是。
(未完,本楼过长,下一楼继续)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qwer___12 金币 +194 认真回复,奖励! 2025-3-24 20:13

TOP

0
8、卓玄青向小龙女探讨阵法之道,却发现自己实在不是这块料。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归于无物,是为玄物。”应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原文为: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简单来说,看不见、听不到、摸不到,无形无象,就是玄物。
我个人的理解:
阵道的感悟不像他所练的黯然销魂掌、针法、剑法所代表的武道,阵道没有什么一招一式的练习,更多需要的是一种领悟。
若想参透武道、阵道、咒道,则需要打破认知,理解这不同的天道规则。
目前来看,卓玄青对武道的理解都还很浅,想感悟阵道,乃至于理解天道,还需后面很多很多的历练和领悟才行啊。
9、接着,继刺猬之后,第二个考验卓玄青的幻象——两只鹦鹉来了。
两只鹦鹉一名“宰相”、一名“师爷”,这两个意象应就是指人世间的宰相和师爷。
再具体点,宰相是指当权的官老爷,师爷则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给官老爷出坏主意的当权者身边的小人。
师爷说又来生人、宰相说又来偷东西了,说明在这条修心路上,有不少人被刺猬的考验害死,但也有不少人通过考验后来到鹦鹉这里,且他们都是为了拿玉灵阵匙而来。
卓玄青知道小龙女给他机会试炼本心,又有小龙女给他兜底,于是大着胆子上前。
卓玄青刚问谁偷东西,就立刻被宰相和师爷一顿指责,而且不分青红皂白就要动刑。
这里是否喻指,丑恶的当权者和其从恶,对待百姓们是不由分说地直接强加罪名,动辄就以酷刑威胁。
而七嘴八舌的鹦鹉宛如一大群人在批判,是否喻指当权者动用舆论的力量批判、污蔑百姓。
卓玄青定住心神,不被他们的污蔑所扰,声明那是古墓派的宝物,是其盗窃在先。
宰相和师爷面对事实,直接颠倒黑白起来,先是来了出“你怎么证明那是你的”。
颇有些之前爆出的某些人为难百姓,让其“证明你爸是你爸”的荒谬。
而这一颠倒黑白,不仅颠倒了事实真相,也颠倒了本应有的“社会秩序”和“人兽认知”。
师爷是没资格命令宰相的,这里却有“丞相听令,给本师爷把这个小偷拿下!”虽说在鹦鹉的世界里,它们分不出宰相和师爷的大小高低,但后文有宰相说竟敢质问本丞相、师爷说质问本师爷也不行;还有丞相让师爷动刑、师爷启禀丞相,可见两只鹦鹉是有高低尊卑之分的,它们自己也知道。这里却倒反天罡,身份错乱。
卓玄青是人,鹦鹉分辨不出人兽,更不知“害群之马”是个固定的表达,于是荒谬地说出了“害群之鸟”这样的话。
“鹦鹉学舌”本是以鹦鹉作为意象,却被鹦鹉自己拿来用,多么可笑。
可见当权者们并不在乎事实的真相,只要能污蔑对方,哪怕荒诞到极致的颠倒黑白,他们也会去做。
而当卓玄青要求鹦鹉们自证的时候,宰相和师爷们第一反应就是发怒。
好个刁民,竟敢质疑本官!
它们发怒,是因为有人竟敢威胁他们的权威!
“山神应许的契约”、“品种的优越性”、“掠夺”、“成为天底下最聪明的”这些字眼,似是有隐喻以色列将《圣经》上的描述指为其应当生存所应有应许之地的意味。
即便没有这个影射含义,所谓“山神契约”、“品种优越”,是纯粹的扯淡,是它们偷盗的借口。掠夺他人,当官的掠夺百姓,拥有各种财富权力,则是真正的目的。
“铁证如山”、“铁炮如山”,便是鹦鹉学舌,不自量力的典范。不会成语瞎用,贻笑大方。
卓玄青再问山神从哪得来阵匙,直接把两个鹦鹉问懵了。
它们完全不知道、甚至不敢问山神。
所以当卓玄青质问山神的时候,宰相和师爷先是懵,随即就是暴怒。
它们决不允许有人质疑山神的权威。
它们心中的神的权威。
在我看来,这个山神,可能喻指的就是宰相和师爷之上,皇帝,那个最高的统治者。
最高的统治者赋予当官的权力,当官的竭力维护最高的统治者,并奴役下面的百姓。
而面对卓玄青这种不一味相信当官的、善于自己思索权力来源的人,当官的宰相意识到这可不是一般的愚民,这是会制造动乱的、有思想的、会反抗的黔首。
于是它要把他扔进疯人房,然后当奴隶卖掉,让他彻底发不出声,让他的思想彻底散播不出去。
师爷的话颇有意思,疯人房里的人也长脑子,说明只要有思想的人能有传播他思想的机会,哪怕是疯人也会被其开悟。
为了扼杀这仅有的火种,必须让他和驴、没有思想的驴关在一起才安全!
可见,面对质疑权力本身的、有思想的人,上位者选择彻底扼杀其思想,不让其开化百姓,这才能保上位者之安全!
好玩的是,师爷说了“启禀”之后,宰相居然“附议”。
不懂人话,鹦鹉学舌的两只鹦鹉说到这里了仍会暴露其不懂人言的可笑。
此时,卓玄青发现用正常的逻辑和鹦鹉无法沟通,有力使不出、有道理讲不通之时,便只能说谁拿到宝物就是谁的。
我想,这里隐喻和当官的讲不通道理、被盘剥压榨到没有办法的百姓,只能选择抗争,从当官的手里抢夺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而此时,当官的却抓住了百姓的把柄,污蔑他们造反,说他们才是强盗。
正如鹦鹉似是抓住了卓玄青话语中的漏洞,把卓玄青污蔑为小偷一样!
此刻的卓玄青被鹦鹉指责到抬不起头来,就像抗争的百姓被上位者煽动的舆论压得喘息不得一样。
好在,小龙女的真言压过了鹦鹉的攻讦声,让卓玄青顿悟:“风是风,雨是雨,它本它,我本我。”
一掌“无中生有”将鹦鹉击碎。
这里是否喻示着,当无法和上位者讲明道理,只能奋起反抗时,只有顶住上位者的各种抹黑攻讦,运用武力,才能彻底将其打败?
(未完,本楼过长,下一楼继续)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qwer___12 金币 +200 认真回复,奖励! 2025-3-24 20:13

TOP

0
可以说,这个故事,表面讲的是卓玄青如何破除鹦鹉幻象,实则讲的是百姓们被贪官污吏们和最高统治者盘剥,最后奋起反抗推翻暴政的故事。
贪官污吏们掠夺走百姓的东西,百姓们找他们讨要。贪官污吏们二话不说就要将百姓们拷打审问。
百姓们据理力争,贪官污吏们却让百姓们自证。
而百姓让贪官污吏们自证时,贪官污吏们既暴怒百姓质疑他们的权威,更是搬出他们的权力来源——最高统治者皇帝来压住百姓。
可当百姓又质疑最高统治者时,贪官污吏们深感这不是一般的刁民,必须重拳出击,彻底废了他们的思想。
百姓们再不愿忍受,揭竿而起,贪官污吏们便造谣污蔑他们,妄图在舆论上打败他们。
此时,唯有彻底诉诸武力,才能彻底打败这些贪官污吏,推翻暴政。
这个故事,是否也在隐喻着后面袁县,卓玄青、小龙女辅助景甄花、顾流言,要夺回袁家剥夺的百姓的财富财物和人口,袁家反过来污蔑卓玄青一行人,煽动其他不知情的百姓攻击他们,最后卓玄青一行彻底推翻袁家?
以上均为个人不成熟猜测,聊为大家谈笑。
10、在被小龙女的真言开悟后,卓玄青自己的黯然销魂掌功力也得到了提升。
他明白要时时刻刻保持心静,不为外物所扰,不因“鹦鹉们的指责”而忘记自己是谁,忘记自己该做什么。
见识各种名利权情,但始终不坠入诱惑之中,保持清醒,才能真正不被幻象困住。
可以说,在刺猬和鹦鹉的轮流多番攻势后,卓玄青终于修心有成。
在此看来,杨过算出卓玄青要拜会小龙女,继承他的衣钵传承,也是因为卓玄青本就有慧根、能开悟,绝非杨过随意指点一人便收为徒。
11、在刺猬和鹦鹉之后,前行路上仍有各种坎坷,让人十分疲惫。可见修心之路漫漫,绝不是过了前面两轮幻象就能真正修心成功的。
而两人来到“奇花异草,珍果飘香”的新的幻象境界后,连小龙女都神色凝重,可见这方幻象应该就是最终的试炼,也是最厉害的试炼。
卓玄青想到看似是自己在保护师娘,实则是师娘在保护自己。其实倒也不必这么想,毕竟小龙女是阵道传人,破解幻象本就是她的拿手本事,拿到玉灵阵匙也是属于她的使命,甚至这一次历练也是她的主场。
对于卓玄青来说,能在小龙女的指导下不断修心,这本就是对自己的巨大提升,也是为之后自己能够真正保护小龙女做好铺垫。
12、这个奇妙幻境之中,促织和绿蛙不合时节、鲤鱼能在树枝间游弋、山羊能读刻文。
种种一切都告诉卓玄青这不是现实,而是幻境。
可这个幻境和之前幻境不同的是,之前的幻境是幻境制造者绝不想让人发现那是幻境,希望人在幻境中迷失。而这个幻境却是明明白白告诉你这是幻境,而鸟兽虫鱼在这个幻境里还有一种奇特的、不可思议的和谐感。
有些是幻象、有些是真实的情景,更让卓玄青分不出何为真何为假。
到了石洞口,有各种鸟兽虫鱼守护着透着霞光的洞口,这个山洞里应是藏着巨大的隐秘,能让这些鸟兽虫鱼甘愿守护,为之抗争。
最后,从洞里走出一个道童,嘴里吟着:“广莫之野,仿徨无立,大道机缘,安知困苦?”
这句话出自《逍遥游》。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150,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译文如下: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树干上有许多赘瘤,不合绳墨,它那枝杈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长在路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现在你说的那段话,大而没有用,大家都不相信。”庄子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屈身伏在那里,等待捕捉来来往往的小动物;它捉小动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死在网中。再看那牦牛,它大如天边的云;这可以说够大的了,但是却不能捕鼠。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广阔无边的原野,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这样大树就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
个人没怎么解读过道家或是庄周的作品,也算不上文学爱好者,对于这种高深莫测的文章,只能试着谈谈个人浅见,为诸君笑耳。
这个故事其实也不是难懂,前文讲惠子有种出大葫芦,但质地太脆无法提举盛水、切开当瓢却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惠子觉得这个葫芦没用就把它砸了。
庄子就说你是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然后举了个同样是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的故事。接着说惠子可以把这个大葫芦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不该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
于是惠子说我这棵大树大却没有用,你说该怎么办?
这边有了庄子下面的回答。
而道童所说的,广阔的原野,徘徊在那里而不站立,大道的机缘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既然这棵大树本就没什么用,不值得人砍伐,那就把它种在广袤的原野上,人逍遥自在地躺在下面,反正它没什么用,自然也不用担心遭遇什么困苦。
道童此言,是否就是在提醒卓玄青,甚至是提醒卓玄青和小龙女,大道机缘,并不是要用什么,要求什么。无欲无求,在探索大道机缘的路上,就不会有欲和求带来的困苦?
正是有了欲望,才会有欲望带来的困苦。
如果没有欲望,正如不想着如何利用大树,种在那里,人逍遥地躺在树下,又怎么会困扰于大树的用处呢?
人躺在树下,这本身不就是有所用,却无所求么。
是否在说,没有欲望,没有所求,反而能得到“躺于树下”的舒适,而没有思索“如何用树”的苦恼?
卓玄青这一路来,见识到司徒衰因对小龙女的欲望自食恶果,儿子司徒衰身死,自己奄奄一息;自己也因为对小龙女的欲望差点被幻境杀死。
这些欲望着实为害卓玄青不浅。
那探求大道,难道就不是欲望了?
拿到玉灵阵匙,难道就不是欲望了?
小龙女难道就没有欲望了?
是否到现在,小龙女也算不上真正的阵道传人,能获得大道机缘呢?
毕竟她也有心底的欲望。
道童何人?我想大约也是幻象,可能就是玉灵阵匙本身制造的幻象。
而接下来,破解这最后的、最考验人心的幻象,卓玄青大约是不够格的,可能得要小龙女亲自出手了。
道童究竟想表达什么?这个幻象又在考验什么?卓玄青和小龙女该如何破解这个幻象?
一切都交付下一章吧。
可以说,下一章就破解野狐岭幻象的核心章节了。
非常期待下一章!
笔落至此,较动笔时已三个小时,除查阅文中所引《道德经》和《逍遥游》原文及译文外,一气呵成写完。其中定有诸多不足,可能所解不足作者想表达之十一,还望诸位海涵。只一家之言,诉说己见罢了!
感谢作者呈现给读者文学性和哲理性如此强的作品,值得挖掘点实在太多。反复细细品味,也无法尽品其味。
最后的最后,还是希望作者能够稳定一个更新频率,最好以两周一更为宜。
我自知红大是慢工出细活的风格,本作又是为爱发电,且内容深奥,蕴涵深厚,要写出一章实在是花费大量精力。读者更无权要求作者多快更新一章。
然一个相对稳定的更新频率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算是相对舒适的节奏,读者每两周末都会抱有很大的期待,更新期间也会反复咀嚼上一章内容,细细品读,作者也能督促激励自己稳定创作更新,保证一个相对热情高涨的创作状态。
若无明确的更新频率,读者无法按时欣赏佳作,期待作空总有遗憾空虚之感,作者更新速率过慢,也恐因外事导致作品内容不得不适当删减、甚至最后断更,成大遗憾。
以上皆个人愚见。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剧情!静待精彩的下一章!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qwer___12 金币 +200 认真回复,奖励! 2025-3-24 20:13

TOP

0
转引“语文课代表”的解读:
先从头简单捋一下,首先,开头交代玉灵阵匙上刻着一个“黄”字,然后从小龙女的回忆中知道了林朝英“梦中遗匙”,并留下寻找阵匙遗言。之后二人准备出发,这里提了一下卓玄青的针法,不知是否有深意。
二人走进了阴森腐朽的树林,遇到了第一关刺猬,刺猬用恐吓的方法想要吓退卓玄青,最后关头却被识破。卓玄青吃了一亏,变得谨慎起来,开始虚心求教。然后是第二关鹦鹉,鹦鹉上来就贼喊捉贼,强词夺理地批判卓玄青,最后被小龙女的真言压制,卓玄青也因此突破心境,用一掌“无中生有”打破鹦鹉的言语攻击,这一关是本章的重点,隐喻太多,后面重点分析。
最后是第三关道童,二人经过奇妙的幻境小路,到达一处洞口,这回狐狸把它的野狐岭大军都调集过来,准备和二人展开最后的决战。
以上是本章的简单概述,下面试着分析一下背后的故事隐喻,不一定对。
一开始的内容其实都好理解,二人经过商议,决定去夺回阵匙,直到开始闯关,涉及到隐喻,就开始难懂了。当然,光看表面故事也无妨,也很精彩。
首先第一关:刺猬。刺猬开口说话,肯定是狐狸弄的幻象,它扒开枯叶,给卓玄青看里面的头骨,想要吓退他,就像当年骗顾流言一样,这里用“圆枣样的”来描写头骨,估计就是暗指头骨的故事是谎言,头骨本身是真实的,但是头骨的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他不可能是被什么山神吸走魂魄的。卓玄青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最终看破谎言,使得刺猬吐出枣核,被他击破。
然后是重点的第二关:鹦鹉。首先注意,两只鹦鹉是从西边飞来的,和卓玄青争玉灵阵匙的所有权,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楼上“最好的你”分析是隐喻老百姓和朝堂之间的矛盾,但是后面我们都给否定了,卓玄青属于上层阶级,又听不见老百姓的话,不能代表百姓,而鹦鹉除了不伦不类学人说话,几乎跟人类没有什么共同点,也不能代表朝堂,只是有了卓玄青代表百姓这个前提给先入为主了,于是就出现了鹦鹉被动代表朝堂的误区,结果就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那么鹦鹉到底隐喻什么呢?首先它是从西边飞来的,说的是鹦语(英语),再结合后面出现的“应许的契约、品种优越性、掠夺、最聪明、铁炮、卖奴隶、劣根……”等等,答案不言自明,对世界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是早期的犹太白人!它们从西边(西方)飞来,喙血爪白(皮肤是白的,嘴是嗜血的),头顶黑冠(去看看英国仪仗队),就是黑帽子,喜欢到处给人扣黑帽子,然后找理由去侵略。
(未完,楼下继续)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qwer___12 金币 +98 认真回复,奖励! 2025-3-25 00:31

TOP

0
继续转引“语文课代表”的解读:
其实早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不少犹太人来做生意,甚至试图建国,后来被黄巢给灭了,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增多,外来的西方人和传教士也增多,从那时候开始,我们的科学技术就开始不断外流,到蒙古西征的时候,达到了高峰,后面才有了他们的文艺复兴,要知道早期的微积分、蒸汽机、大航海等科技本来是我们发明的,美洲印第安人都藏有我们明朝的铜钱、瓷器,然而科技被窃取之后,加上满清全面销毁科技和史料(《明史》90%以上都是假的),就导致我们现在了解的历史严重失真,被西方夺了话语权,他们满嘴谎话,篡改历史,用大炮轰开国门之后,很多人就开始了崇洋媚外。
以上交代了那么多,那么鹦鹉觊觎的玉灵阵匙又是什么呢?阵匙本质是一把钥匙,玉灵(统御生灵)阵匙,就是引领文明的钥匙。在之前的《兔不自知》那一章中,小龙女说过:“……人又善创于物,磨石开刃,执火造字,知礼明德,是为万物之首,继而统御生灵。”
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是执火造字,知礼明德,掌握在西方强盗手中,就是嗜血掠夺,毁灭万物。而那章后面的话,也证明这一说法。
这时候我们回到一开始,玉灵阵匙上面刻的那个“黄”字,既可以对应楔子里的“黄泉阵匙”,也可以指我们炎黄子孙、黄种人,所以小龙女发现阵匙的时候,是“素手遥指东方”,和西来的鹦鹉形成对立。
而后面的幻境中,又出现了:“忽而虫鸣响起,蝶舞蜂飞,西来的鸟儿落在枝头,发出一声声先后不一的鸣叫,或向往、或贪婪、或残忍、或傲慢……”。这就是西方看待我们东方文明:先是向往,然后贪婪,然后残忍抢掠,之后是傲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所以卓玄青后面在鹦鹉的舆论攻势下“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就跟现在很多人一样。
现在我们再把这个设定带入到第二关去看,就发现一切都通了:鹦鹉贼喊捉贼,上来就污蔑别人偷东西,舆论攻势令人头皮发麻,而卓玄青说阵匙是“我们古墓里的”,意思就是人类文明是我们祖先创造的,而鹦鹉强词夺理,根本不听你解释,强行被摸黑造谣,让卓玄青招架不住。
后面鹦鹉嚷嚷着“害群之鸟、鹦鹉学舌”,说明它们根本不知道东方文字的含义,更不会知礼明德,只有畜牲才不知道自己是畜牲,反而以此自夸。
后面卓玄青反问的时候,鹦鹉说那是山神应许的契约,就跟犹太人说某某地方是上帝赐给他们的一样,还总喜欢标榜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显示它们的人种优越性。然而鹦鹉在这里忽然来了一句:“我们是天底下最聪明的畜牲!”就很讽刺、很搞笑。
再后面的“铁炮如山”、“奴隶买卖”等,大家都懂的,就不赘述了,代入进去看就行,最后小龙女是用“真言”压过了鹦鹉的假话,而卓玄青的一招“无中生有”,也打破了西方的污蔑,揭露了它们强盗的本质。
在西方的神话中,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偷盗是他们的本性,而象征文明的火现在在东方,它们就要来偷盗,跟这第二关可以说别无二致了。
东西方的文明战争其实不光是现在,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了,西方没有历史,所以就不承认我们的历史,不承认商、周,每当我们考古发现历史文物,它们也就跟着造假。
这一章提及玉灵阵匙的时候,一直关联着阵道“传承”,这里的传承,应该就是传承华夏文明。
道童应该就是红狐,那些生灵可能只是被阵匙统御,被红狐编的故事欺骗,毕竟根本就没有山神,就像西方人信仰上帝一个道理。
文明在东、西方人手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在东方的时候,是知礼明德的人,在西方手里是残忍掠夺的兽,所以现在对面全是一群禽兽,人兽之辨说的不是外表,而是心中的教化。
红狐说“安知困苦”,八成就是我们。之前分析的,它也是被困在这里。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qwer___12 金币 +142 认真回复,奖励! 2025-3-25 00:31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9 00:37